如皋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万,现辖20个镇(区)、1个国家一类口岸港口、1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软件园,素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江苏沿江开发重点县(市)和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十一五”期间,如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年递增23.3%;财政总收入78.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7亿元,年均增长43.1%、43.9%,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由“十五”期末全省第28位跻身前八强,增幅持续保持苏中苏南领先,税收占比位居全省第三;工业应税销售、实缴税金分别达581亿元、25亿元,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南通第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工业70%、32%,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高效农业占比达60.5%,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开发开放成绩斐然,累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71亿美元、34亿美元,2010年实际到帐外资达9.2亿美元,持续保持南通第一、全省领先;外经外贸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6.4倍;大沿江开发“八年再造一个如皋经济总量”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新世纪惟一县(市)级国家一类口岸和国家级造船基地,长江镇成为全省首批强镇扩权试点镇;建成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城乡统筹实现突破,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善,城镇、交通、水利累计投入285.5亿元,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气供热、城乡公交和数字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建成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县(市);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建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市)、江苏体育强县(市);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800元、8680元和310亿元,年递增14.5%、14.3%和18.7%;五年累计新建农民安置房10.8万户、集居农民20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50%,五年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总体达标;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展望“十二五”,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生态文明化四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之路,形成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省级开发区、如皋港、城关镇、主城区(科技城)四极拉动的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打造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健康城市、江苏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把如皋建设成为世界船舶与海工基地、中国新兴港口城市、江苏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高地。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三化”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在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征程上再创新辉煌,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实现、三个快速增长、三个严格控制”的预期目标,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开好局、起好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