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百城抢人,大湾区会是最大的赢家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1:2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欢迎同学们到湾区相聚,宜居宜业宜游玩。”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发布后,几年前从北京南下深圳定居的赵琳(化名)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么一条评论。2月中旬,在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近两年后,世界级湾区打造计划的面纱被正式揭开。此时,中国超百个城市正争先恐后推出人才新政“抢人”,那么,大湾区会在此后几年成为人口大战新的赢家吗?


自此后,不辞长作岭南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普华永道研报数据显示,在中国人口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广东省尤其是大湾区人口增幅显著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见。整体来看,大湾区“9+2”城市的常住人口在近十年有0.66%到3.28%的平均增幅。其中,广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增长率最为强劲,过去10年分别有3.3%和3.2%的平均年增幅。

不过,即便人口增速明显,如果以北京市1.641万平方公里总面积、2154万常住人口来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并不大。可以预测的是,随着大湾区建设逐步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湾区。

在中国进人抢人大战时代后,人口吸附力成为研究城市生命力的重要视角。大湾区的出现,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和讯网在日前进行的一次网络民意调查显示,截止到2月23日,在参与投票的33821票中,61%的人愿意去大湾区落户。

有业内专家预测,预计今年大湾区的人口流入、人才引进、企业入驻都将有大幅提升,未来大湾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体量的湾区和大都市圈,2050年人口或将达到1.2至1.4亿的庞大规模。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抢人时代。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不止是二线城市,也包括一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超百城抢人,2018年只是个开局。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19年发布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

城市抢人门槛也在不断刷新“新低”,无门槛落户、中专学历即可落户等已经见怪不怪。以西安为例。在2018年的抢人大战中,西安共抢来79.5万人落户。这还不够,在多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后,今年2月13日西安又刷新历史最低门槛入户政策,比如有本科以及以上学历,不受年龄限制均可落户,甚至是一人落户,包括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三代人都可以随之入户,如此等等。

其实,珠三角多城市也早已推出人才优惠政策加入“抢人大战”。例如,广东大幅放松户籍政策,本科以上不超40岁即可落户,而在深圳更是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度被认为是落户门槛最低的一线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从目前来看,尽管大湾区尚未打出最新的人才牌,却也成为这场超百城参与的“抢人大战”的种子选手之一。


前后三十年,且看河两岸

90年代初,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知识分子、公务员下海创业、年轻人南下打工成为一股风潮。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外来妹》轰动全国,描述的就是一批南下打工青年走过的路程。在广东制造业蓬勃发展,并最终崛起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包括外来妹在内的、不断涌入的内陆省市年轻人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1990-2000年,广东跨省流动人口的增加量占同期常住人口增加量的六成多,人口红利已经显山露水。在此后的近二十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吸引外地人口大量涌入,截止2017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09亿人,超过河南、山东为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

珠三角区域是历年来广东省人口流入的重点区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6年珠三角净流入人口为2647.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4.14%。2000年-2016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长了39.89%,同期净流入人口增长了53.96%。

以广州为例,在北京、上海2017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后,广州在2018年连续第四年人口增量超过40万,常住人口达到1490.44万人,而这一数据在2000年约为994.8万,新增将近500万。

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珠三角经济高速增长期,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持下出口加工业加速腾飞——这是往前30年的故事。不过,再往后看30年,不光是北上广深,还包括大湾区,都不会再是流动人口通往美好生活的独木桥。

就在大湾区规划发布后几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而中国的造城运动也早已轰轰烈烈。2016年5月,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其中就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等等,意在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从2003年的40.5%上升为2018年的59.58%,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追赶过程中城镇化红利期无疑将持续多年。那么,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同时,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增长的潜能也将逐步释放。

上世纪90年代,“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流传甚广,当时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刚刚掀起的大浪中还是一枝独秀。但随着此后几年城镇化继续提速,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珠三角已经不是唯一,正在崛起的新的城市群也成为颇具诱惑的新选项。


刘易斯拐点之后的城市焦虑

如果仅仅以刺激楼市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波及超百城的抢人大战,那么确实显得眼光短视了些,毕竟不是所有流入的人口都会选择买房、都有能力买房。

从更长远看,对于这些流入人口来说,带上积累半生的家庭财富换个城市生活,参加工作参与消费,除了创造经济效益外,也对改良城市人口结构解决社保课题起到直接作用。

中国人口红利的衰减已经是有目共睹。2012年,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同比减少345万人,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也被专家认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到来。此后,劳动力人口接着连降7年,2018年跌破9亿。

在适龄劳动人口持续下滑同时,城市的人口结构已经悄然生变:一方面,中国新生儿的出生率也开始急速下滑。2018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创1962年以来新低,出生率为10.94‰,是1949年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后,中国的出生率并未有明显改善,适时全面放开生育也成为不少专家呼吁的话题;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而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7.9%。

在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一旦适龄劳动力人口继续下降,中国经济增长与养老金体系也面临新的问题。2019年伊始,就有消息称,东北等部分省份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南方养老金是否可以支援东北”也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适龄劳动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也是这波抢人大战的目标。对于抢人的城市来说,改善人口结构、提高年轻化比例,才能提升城市经济活力。不过,对于积极吸纳新鲜血液的城市来说,拼政策降低门槛“抢人”容易,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配套资源做后盾,“留人”的难度却有可能更大。

以西安为例,一年抢到80万人落户后,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就成为疑问,日前有报道称,一硕士在2017年被“抢人大战”吸引到西安,但在打拼两年过程中发现合适的工作不好找,权衡之下准备前往成都试试。

有人逃离北上广,也有人去而复返,推动人口流动的大风已经刮起,随着大城市群渐次崛起,百城之后必有新城市加入,这场抢人大战才只是打了个开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