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粤港澳合作升级为“造船出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1: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粤港澳必须携手紧密合作,共同把船做大,才能在全球化中乘风破浪。”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阐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广东的使命与机遇,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王彪 实习生 潘培期

深度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化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指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请问该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点?

王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粤港澳合作的深化,既有利于“一国两制”本身,在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的制度中也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有利于丰富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实践。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建设?

王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深厚的合作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粤港澳都产生了进一步共同发展的需求,这种合作需求产生后,大家才有动力来共同推动深度合作发展。有了这个需求,大家就会坐下来商量适合整个区域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

《规划纲要》确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这充分反映了各方的利益诉求与发展需求。在《规划纲要》指导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容易的问题先解决,给难的问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然后逐步地升华,那么适合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性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就会更快推进。

南方日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将承担哪些重大责任和使命,又面临怎样的历史机遇?

王珺: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广东作为参与主体之一,有责任全力推进这项国家战略的实施。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广东、香港和澳门来说,是实现三赢的重大历史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大家不能够一起有效合作,那么各方都难以独自应对未来发展,也都难以更好地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粤港澳三地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过去我们说“借船出海”,现在我们要联手出海,一起把船做大,才能在全球化中乘风破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有利于港澳地区繁荣发展,也有利于广东的战略发展。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当时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您认为有哪些基础和条件,应该如何推进?

王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面临很大的机遇,比如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商用、人工智能等。同时,处在创新发展的中国也需要有具有创新竞争力的国际科创基地。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最有条件。

第一,创新的基本条件是要跟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沿,要和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中心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一点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多所高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名列前茅,它们与哈佛、牛津等顶级学府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

第二,新一轮技术革命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香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优势,深圳、广州、东莞在电子信息的开发、电子软件硬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实力强劲。开展生命科学研究需要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基础,这就产生了相互联动的需求。

第三,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是金融支持,香港以间接融资为主,深圳金融的优势在直接融资,包括风险投资、基金。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功能有所不同,在大湾区内两者互补,不能替代。广州近年来直接融资发展也非常快,增长率排在前列。加上广州高校科研院所较多,这必将释放更大的创新活力。

第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在人才的规模、大学的储备等方面进行有效协调,这就涉及到平台型研发品牌的建立,需要创新能力强的中心城市之间相互联动。

第五,大湾区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空间比较大,需要在产业基础和市场机制两方面进行配套。《规划纲要》提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这就是指将自己手中的知识产权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为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缓解资金不足提供了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和出路——通过证券化,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转化。

中心城市离不开腹地支撑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四大中心城市的作用应当如何更好发挥?

王珺: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至少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中心城市,这是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可以集聚创新资源,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第二,中心城市要有腹地,比如说,伦敦湾也是个湾区,但国际四大湾区中没有伦敦湾,研究发现,伦敦作为中心城市,腹地有限,很难支撑其成为世界级湾区。而对比纽约,上下连着波士顿和华盛顿,它的腹地很广阔。可见,腹地是支撑一个大城市和城市群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足够大的腹地就不能产生很强的城市,就不能产生世界级城市群。第三,要与世界、特别是世界中心城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包括信息、资本、人员、技术、创新等方面。

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大家都流向大城市,这导致大城市单位土地承载量上升,进而土地成本提高,一些用地较多的部门与行业只能向外转移。转不出去,就没有空间发展收益更高的产业。港澳地区要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进产业升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打通其与内地的联系,使收益比较低的行业部门转移到土地相对便宜的地区,从而腾出空间来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大城市要聚集高端资源,需要平台、资金和必要的空间,这是发挥大城市聚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随着聚集的增强,向周边地区扩散就不可避免。这种扩散就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带动。这两种功能是有逻辑顺序的。有了聚集,才有扩散。有扩散,而没有聚集,大城市会被掏空。只有聚集,而没有扩散,聚集最终因空间所限而受到约束。所以既要吸收创新资源,又要保持与周边地区联动,这是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孤立的发展是行不通的。

《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此外,发展特色城镇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建设城市群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基于大城市之间、大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互动而展开的。

南方日报: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比较清晰,应该怎样促进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王珺:过去产业链合作以垂直分工为主,比如上游、下游。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全球来看,水平分工的数量超过了垂直分工。比如美国、德国、日本都生产汽车,但是汽车类型有所区别,各有各的市场定位,相互在技术层面进行合作。当前,水平分工在创新活动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之间的合作主要是以水平分工为特征。

创新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试验探索。现在技术进步很快,产业链条和环节越来越细分,单个企业或组织很难独自应对,必须要和外部紧密合作。由于是水平分工,互补性增强,因而这种合作会密切大家的关系。当然,这种合作必须要有产权保障、制度保障。

粤东粤西粤北要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南方日报:广东提出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该如何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起来?

王珺:“一核一带一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共同组成部分——珠三角九市,这是广东的“一核”,也是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有两个层次值得关注:一是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通过创新合作向高端发展,二是粤东粤西粤北主动对接,接受大湾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从产业方面来看,“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首先来看这“一带”怎么和“一核”合作,关键是要把握珠三角或者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布局的产业是哪些,下一步甚至再下一步会转移的产业是哪些。同一个企业,究竟往粤东还是往粤西转移,在距离相同和营商环境也相同的条件下,就看哪个地方基础设施、产业基础比较好,能够便利转移,并和它的业务相配套。

珠三角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产业体系不仅完备,且形成了扎根的特点,把大企业牢牢地“吸”在这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关键要提前预判核心区域将会转移出哪些产业,提前布局,提升对目标产业的配套基础和服务能力。

产业转移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我们要坚持规律,按照规律来办事。这种转移的过程是一个梯度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服从梯度发展的规律。

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为生态优先、绿色崛起,要优先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要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低碳生活方式的开发结合起来。沿海经济带要和海洋经济连在一起研究,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粤东粤西粤北各有各的优势,都有很大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